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冯是个好人

秋水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爱去小说网 www.aiqubook.com,最快更新好歹也是个皇帝最新章节!

    卢象升等明军文武官员们怎么想的郭东岩自然是不知道的。

    但是郭东岩大体上也能够猜到后续明军的动向,不外乎就是抽调兵力进剿而已。

    而这也不是关键,关键是明王朝会从其他调多少兵力过来,这些调过来的兵力又有多少是能打的,这些才是郭东岩等大周君臣们关注的重点。

    如果明王朝震动,派过来大几千甚至上万大军的正规军主力部队,禁卫军肯定不会继续在上津县的中北部地区皇后,而是会立即退回南谷关一带,甚至都会提前组织大山内部的百姓继续后撤秦岭深处。

    因为到时候,恐怕连凤鹤山都守不住,要想活命也只能收拾家当继续往秦岭更深处跑了。

    但是如果来的明军少一些,比如说只有个两三千主力部队,那么郭东岩就会想办法和明军周旋,争取保住现在这一片刚夺过来的上津县中北部的地盘,再不济也要守住凤鹤山这一片大山。

    如果来袭的明军更少一些,比如只有那么千把人的主力军,那么郭东岩他们就要琢磨着如何吃掉这一股明军,继而缴获他们的枪炮盔甲等武器装备了。

    所以来袭明军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后续禁卫军的动作。

    当然了,明军来多少,是什么部队过来郭东岩决定不了,暂时也猜不到,所以他只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战备工作。

    甭管啥情况,先把第二步兵营和第三步兵营以及其他若干新部队整编出来总归是没错的。

    郭东岩估摸着,明军调动估计也得十天半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而有这一段时间,郭东岩也就能够逐步把第二步兵营完成适应性整编,第三步兵营也就能够勉强搭起架子来了。

    毕竟第二步兵营并不是全新的部队,而是由第一哨、第二哨、第三哨整编而来的。

    而说起来,这三哨还是大周王朝禁卫军里早期成立的三哨,比第一步兵营里原属的第四、第五、第六哨成军时间还要早呢。

    因此第二步兵营别看是新番号,但实际上他们的大部分士兵都是前年夏天和秋天的时候就已经陆续参军,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营养补充,体能训练、个人技术训练后,第二步兵营的单兵素质,整体而言其实比第一步兵营的还要更高一些。

    因此第二步兵营的整编,更多的还是进行战术训练,只要这些老兵们适应了新战术后,那么基本也就算是成军了。

    倒是第三步兵营要麻烦一些,第三步兵营算是纯粹的新编部队,里头的将士虽然骨干都是从老部队抽调的,但是士兵的话要么是新招募的新兵,要么是明军战俘里自愿从军并挑选合格的士兵。

    整体的士兵素质是远远不如第二步兵营的,因此他们的整编过程比仅仅是训练战术,还包括了最基础的新兵训练,这样的新部队要想要形成战斗力,最少也得两三个月的时间。

    而在这之前嘛,也不能说没有用处,等士兵们可以列队的时候,拉出去吓唬人还是可以的。

    毕竟几百人列队摆在你面前,你也看不出来人家的具体战斗力有多强啊。

    因此步兵的整编当中,前期还是以第二步兵营的训练为核心,尽可能的让这些士兵们掌握新战术,然后以新战术作战。

    至于第三步兵营只能是按部就班慢慢来了。

    相对于两个步兵营的整编比较麻烦,新设立的两个炮兵营、骑兵营、辎重营、亲兵队等部队的整编就容易多了。

    新整编的两个炮兵营里,那些技术人员,尤其是炮长们、装填手之类的可没几个新兵,要么是之前炮兵队的人,要么是明军里的投诚炮手,不敢说技术多么娴熟,但都是属于老兵了,基本的作战技巧都是有的,因此两个炮兵营的设置,更多的是编制上的变动,人员上其实没啥变动。

    骑兵营也是属于整编起来比较容易的,直接以现有的骑兵队为基础,然后加入了明军战俘里懂得骑马打仗的骑兵,最后组成了这个八十多骑的骑兵营。

    但是这个骑兵营的战斗力嘛,这里头就没几个职业骑兵,基本都是只会骑马的步兵,平日里玩玩侦查,追杀敌军之类的还凑合,但是要冲阵之类的就别指望了。

    郭东岩正在想办法提升骑兵部队的战斗力,甚至都想着让他们玩骑墙冲锋之类的,但是很可惜,不管是战马也好,骑兵素质也好暂时还达不到这个要求,这些骑兵,能够骑着马跑起来就不错了,根本不能指望他们列出严密的骑兵队形发起冲锋。

    所以想要提高骑兵战斗力,只能说任重而道远。

    但是有这么多骑马的步兵,这平日里玩玩侦查,大战的时候在侧翼吓唬吓唬人,追杀敌人的溃兵之类的还是可以的。

    郭东岩在南谷关整顿部队的时候,刁一舟持续率领第一步兵营扫荡上津县中北部地区,并送回来了大批的税收钱粮,这让大周王朝的钱粮更宽松起来了。

    以至于大周王朝这边又和李家集的李家做了几笔生意,通过李家采购了一大批的铁料、铜料、硝石硫磺等战略武器。

    这些可都是制造枪炮火药的战略物资,尤其是那些铜料更是用来铸造新式七十五毫米两斤半野战炮的唯一原料,再多都是不嫌多的。

    通过采购的这些铜料,再加上最近这些天,刁一舟扫荡上津县中北部地区乡野的时候,顺道还去了几个寺庙道观,带回来了好几座铜钟,有这些原料后,工部兵工厂那边说准备铸造四门七十五毫米两斤半的青铜野战炮了。

    后续有个六门这种两斤半的轻炮,差不多也够如今规模的部队使用了,至于剩下铜料,他们打算铸造一门更大口径的火炮出来。

    不是两斤半,甚至都不是三斤,而是准备搞个更大口径的火炮以充当野战重炮使用。

    现有缴获自明军的三斤火炮,其实在郭东岩看来,相对于它的沉重重量,威力太小了。

    这破玩意其实口径并不大,也就是射程远了点,但是为了这个远射程却是需要非常长的炮管,而过长的炮管又带来了更高的加工难度,再加上为了省钱还是采用的铁铸火炮,所以这东西造出来后就变成了这样,死沉死沉的但是口径却是不大。

    这在郭东岩看来不正常。

    野战火炮嘛,就该有野战火炮的样子,在保证一定威力的同时尽可能的提升机动性能。

    所以搞个超长又厚实无比的炮管,还搞个海军舰炮用的小四轮炮架……这玩意你也就只适合放在要塞城头上使用,拉出来野战是不靠谱的。

    哪怕是经过了大周王朝改装了大双轮炮架,行军机动的时候还会搞个前双轮炮架,就这样,现有的三斤长炮的机动能力也不算高。

    所以郭东岩指示了工部兵工厂那边,后头根据现在的七十五毫米铜炮,放大口径后搞个大一点,有个一百毫米以上的火炮。

    炮管什么的不用太长,一定要控制重量,同时射程和威力就通过更好的颗粒火药,青铜炮管所带来的优良特性来弥补。

    只不过虽然铜料有了,设计思路也有了,不过想要开工铸造这种大口径野战火炮,还得等一段时间,工部兵工厂这段时间从湾头村迁移,也是花费了七八天的时间,这后续恢复生产后也是优先生产七十五毫米口径的野战炮、把纯棉家持续改装为棉铁甲,生产更多的鸟铳以及生产更多的火药。

    至于其他的生产任务都得往后排,更别说大口径野战炮的试制了。

    工部兵工厂迁移完毕陆续恢复投产的时间里,罗云平他们已经是带着一票官员抵达南谷关,同时吕皇后和她奶奶吕老太太也是慢悠悠的晃到了南谷关初步安定了下来。

    不过吕皇后虽然来到了南谷关,但是郭东岩依旧没有太多的时间陪着已经怀孕的吕皇后,他每天依旧忙碌着。

    他需要在明军进军之前,把第二步兵营训练成军,把各部队的整编初步完成,最好是让第三步兵营完成最基本的新兵训练。

    但是吧,郭东岩虽然很紧迫,但是外头的明军似乎一点都不着急,

    根据探子报告,上津县县城那边没啥动静,虽然安如山和王东义又征召了不少青壮,但是看那样子没有出产的打算,而是任由第一步兵营在上津县中北部地区扫荡。

    这县城里的明军,似乎打定注意不出城,就来个死守城池了。

    至于外头来的明军,探子们暂时还没有发现。

    禁卫军的暗地里的探子,早就深入上津县南部地区建立警戒线了,不过这将近一个月过去了,都没发现外头有明军过来。

    后续还冒险派人继续南下其他几个县打听情况,结果还真发现明军有所异动,他们半个月前就已经开始抽调兵力北上了进剿凤鹤山贼军了……

    郭东岩跑派人仔细打听为啥明军半个月前就准备北上了,但是为何现在还没动身,而且这南边郧西、郧阳一带也没见着太多官军啊。

    等哨探回报后过郭东岩才知道,不久前于一伙义军突然从西南边的秦岭杀入郧阳府,在白河一带偷渡汉水,随后南下杀到了竹溪,路上连败多股官军。

    这些义军缴获官军武器装备无数,又弄了一大批钱粮,同时挟裹了数千青壮直接攻打竹溪县城。

    这不,官军那边听到竹溪危机,已经是匆匆忙忙调动主力前往竹溪救援去了,都顾不上凤鹤山这边的土匪了,毕竟郭东岩可没打上津县城,而竹溪那边则是县城都快要丢掉了……

    郭东岩再打听这这突然冒出来的义军是那一伙,竟然这么好主动帮自己硬抗官军,分担压力。

    这一打听,好嘛,还是老熟人冯三刀!

    这个老冯是个好人啊,回头请他吃饭,不,请吃饭太俗,还是送个锦旗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