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赵煦问策(上)

呼啦圈大神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爱去小说网 www.aiqubook.com,最快更新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杨怀仁听了这样的问题,恨不得一拳朝赵煦脸上打过去,然后问一句沙包大的拳头你见过没有?

    咱俩是很熟,但熟不到这个份上。换句大家能理解的更形象更直观的话说,别人不拿你当回事,你要说别拿室长不当干部,也别拿班主任不当领导。

    这里呢,是应该说赵煦太拿杨怀仁当回事了,还真是拿他当国之栋梁来看待了,凉拌海蜇皮好吃又脆生,当个下酒小菜未尝不可,真当大菜上了席,总是差那么点事。

    倒不是故意自己贬低或者作践自己,而是自己几斤几两,心里要有杆秤,有些事,不是他能说了算,能开口去说的。

    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杨怀仁依旧一脸懵逼,要是放在以前的性子,早他女马好奇心爆棚急得骂娘了,可如今呢,不能说是成熟了许多吧,但也是理性了不少,有些事不该问的,就别嘴贱。

    历史嘛,其实很多朝代都有这种事,甚至一个皇帝在位也没几年,就好多造反的。

    民间的就先不论了,朝廷中枢的权贵,皇帝的身边的三姑父七大姨夫的,玩弄权谋想篡权夺位的就不在少数,更不用提皇帝的兄弟子侄们了。

    而这些事写进了正史的,往往都是一句话,某某意欲谋反,中间过程半个字不提,最后的结果就是伏诛,或者夷九族,总之下场很惨。

    这么说吧,一万个造反的,最后成功的也就那么几个。其中大多数也就是嘴上吹吹牛比,天王老子哥们不当回事,但也顶多打打嘴炮,实际上只不过寻了个山头当山大王而已。

    都说什么什么史官刚正不阿,如实记录历史,皇帝一夜骑了后宫多少妃嫔都敢写的清清楚楚,就是不写谁谁谁怎么造反的。

    为什么?

    听起来两件事都是让皇帝非常忌讳的,但是御女无数嘛,皇帝只不过表面上装作非常气愤,当着众人批评你几句,然后再夸你为人正派,不畏权势,弄好了还能赏赐你点什么金银珠宝的。

    其实呢,皇帝背地里偷着乐呢,琢磨着哥们这么英明神武的事情写入正史传扬下去,几百几千年之后人家拿出来说事,总要说一句这个皇帝还是个牛比的。

    可是造反呢?这个就不能详细记录了,别人不问,自己也不说,谁问得仔细,就当你要学着造反,或者看了皇帝笑话,是动不动就可能砍你脑袋杀你全家的。

    史官也是人,分得清主次,分得清轻重,分得清什么时候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官是皇帝给的,富贵也是一样,没人敢拿自己的人头和家人的性命开玩笑。

    很多历史事实,都是复杂的事情往简单了记,简单的事情往复杂了录,大家如此都开心愉快,又何乐不为呢?

    杨怀仁好不容易琢磨明白了,所以就不闻不问,你让我干吗我就干吗,不少做,更不多做,至于那些秘密,你千万别说,我不想知道。

    赵煦的这个问题,就是把杨怀仁扯进来了。其实扯进这样的事情里来,杨怀仁也是没有办法,在外围做了些事,做了也就做了,不招惹谁,更不想留名。

    但是外围毕竟是外围,不涉及事件的中枢,那就没大事。赵煦问起杨怀仁怎么处置高滔滔,杨怀仁真不会回答,也不愿意。

    一阵沉默,赵煦又拧着脖子回过头来,说了一句“照说无妨。”

    杨怀仁心里十万八千支***在奔腾,你言简意赅惜字如金装酷卖炫,哥们感觉自己被架在火上烤了啊你懂不懂?

    即便知道高太后活不过今年,但是杨怀仁还是不想说,因为赵煦心中已然有数,找个算是知心的人多嘴这么一问,也许只是找个心理安慰。

    这个安慰,杨怀仁不想给,怕以后没法面对赵頵。高太后再不对,对她儿子还是不错的,赵頵夹在母亲和侄子中间,更难做人。

    但是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杨怀仁若是再装哑巴,也是不合适了,只好支支吾吾回道,“臣不知道……”

    他顿了一下,接着坚定地说道,“不过臣知道圣上让臣做什么,臣就做什么。”

    这么说话,杨怀仁也觉得很狗腿,可是这样的情况下,也只有这么狗腿一下了。

    赵煦眼下是跪在祖宗面前自省罪过,也许明天早上起来,就会豪情万丈。

    对于高滔滔的处置,他是一定不会心慈手软的,出生在皇帝家,身体里都流着残忍的血液。

    杨怀仁若是继续沉默不说话,或者说句什么“臣不敢”“臣不知”的话,那就是明摆着敷衍他。

    要是装大尾巴狼给他讲什么孝道人伦的道理,那后果更惨,这种时候逆着他说话,无异于往他心里扎刺,将来他要拔刺,一定会连带着你全家一起拔除了。

    皇帝都是小心眼的,特别的时候,需要特别的姿态来对待,沉默也不行,讲理也不行,只有剩下烂表一下忠心,才能蒙混过关。

    就算被他看出来,也无妨,起码让他知道你这个人在他面前谨慎小心,没有外心就行。

    赵煦听完杨怀仁的回答,果然回过头去,默默地不知道在想什么。

    杨怀仁看不出他表情,也猜不到他心事,但是他知道这件事,赵煦起码不会再向他问策了。

    就这么默默地过了一小会儿,赵煦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事,忽然开口问道,“今天要进城的禁军……多吗?”

    这个杨怀仁倒是可以如实回答。

    “旁的城门,臣不清楚,万胜门那里,来了不到一千人,叫臣劝回去了,没出什么大事,就是带头的两个,被射死了一个,射残了一个。”

    “好”。

    赵煦就回到了一个好,然后……就没然后了。

    不过从语气里,杨怀仁似乎能察觉出来,就像他白天跟那些禁军将士们保证的一样,带头的当官的,肯定是跑不了的,任哪一位皇帝,也没有把要反对自己的将领留作后患的道理。

    但是小兵嘛,有句话叫法不责众,杨怀仁根本不用给赵煦多嘴讲这个道理,他自然也是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