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拿剑戳人

云和山的此端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爱去小说网 www.aiqubook.com,最快更新百度宅男当崇祯最新章节!

    北京城依旧的热闹,紫禁城里,却显得比较平淡。全\本\小\说\网\

    杨改革倒是一如既往的每天过着皇帝的生涯,开大小朝议,批改奏本,接见人物,商议事情,考虑问题,这些,基本就是杨改革的生活,要说有例外,就是“下班”了哄哄儿子,乐一乐。有时候,生活也不想像常人想象的那么丰富多彩。

    这一天,又是小朝议的时候。

    杨改革一如往常的到了文华殿,众人一如往常的叩头行礼,一切都几乎和以前一样。杨改革看了看这些一如往常的人,却有些不一样,这些人的脸上和眼睛里,多了一些畏惧、敬畏。再看看,又少了几个人的身影,曹于汴依旧是没有来上朝。

    杨改革对于这个问题,只考虑了两三秒,就跳了过去,今日还有更重要的事做。

    一切礼仪如常日般的过去了,这才开始今天的正事。

    “今日都有哪些事啊?”杨改革淡淡的问道,有了如今的威望了,说话倒是可以比较随便了,这里的人也都是些老人了,没必要太过客气。

    “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施凤来依旧是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的。

    “首辅说吧。”杨改革道,对于这些早就安排好的事,也就是走一个过场,实在没什么意思,没挑战啊!杨改革又有些提不起精神了。

    “遵旨!回禀陛下,如今正一真人张显庸证道有方,能堪破生老病死,能延年益寿,能护为我大明数百年国运,臣以为当为正一真人兴建到场,广招学徒,以继承和发扬此道,以大道护我大明国祚。”施凤来边说边呈上一本奏疏。

    众人一听是这个事,都垂下眼睛不作声,这可真的是意料之中的事了,以如今张显庸的名声、声望和功劳,给他修个道场供奉起来,可真的不是什么事,要是不修那才奇怪了,大家也都知道,张显庸是皇帝捧起来的,这事却足以说明皇帝的厉害。

    “哦,是这个事啊!诸位卿家怎么看?该修还是不该修?”杨改革扫了一下这大殿里的人,淡淡的说道,王承恩送上来奏本之后,不过是随意的翻了翻,瞄了几眼了事。

    众人的眼睛都是垂下来的,这还用说?

    奏本在大臣中间转了一圈,终于有人说话了。

    “回禀陛下,臣以为,正一真人乃是有道之士,如今所证之道,乃是为了天下苍生,这道场,该建……”有人拗不过皇帝的眼神,不得不出来说话。

    “回禀陛下,臣以为该建,并且要大建,并且要广招门徒,尽快的在这方面取得突破,以证更多的大道,才能更造福天下苍生。”有人出来力ting。

    基本上都是赞成的,倒是没人反对,反对的话可真的说不出口,如今张显庸在外面的名声那叫一个高,大家都是“神仙”“神仙”的叫,要是传出朝廷“”神仙的传言,只怕很多人要恨朝廷,为什么?很简单,都指望着张显庸能给大伙延年益寿呢,你对张显庸不好,就是坏大家的好事。

    杨改革的眼睛扫了一圈,该说话的人也都说了,见没人反对,也就准备把这事了结了,再想想,好像少了人了,再看看,是少了反对派曹于汴,没了这个老头子,这朝堂上也没什么意思了,没人和自己斗,杨改革觉得,这唯一的一点乐趣也给剥夺了,实在是无味。

    “既然诸位卿家都觉得该建,以助张真人证道,造福万民,那就建吧,建就建个大一点的,户部可在?”杨改革索然无味的说道,没人和自己斗了,也就没啥动力了,实在是无味。

    “臣在。”毕自严赶紧站出来。

    “户部可还有银子,能拿得出多少?朕觉得,既然要支持张真人证道,只怕光是建个房子是不管事的,朕也听张真人说过,他证道需要消耗相当多的物资,需要的花费也是很惊人,朕觉得,除了给他建个房子,每年还得给他拨付一些证道所需要的花费,不然,张真人也是巧fu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想问问户部,除了建房子,每年能给张真人拿出多少做证道的花费?”杨改革说道,这个事,杨改革倒是没跟毕自严说,算是考验一下毕自严的能力。

    皇帝的这话一出口,众人连忙把脑袋抬起来,拿着眼睛看皇帝,这,似乎这奏本里没这条啊!要是朝廷拿银子给张显庸花,这似乎不合理啊!从来就没有过这事,朝廷每年不是勒紧了ku腰带过日子,还有钱给张显庸?

    “回禀陛下,户部倒是还有一些盈余,修建道场,拿个一二十万银币不是难事,可这每年都供给花费,这……”毕自严还真的为难了,这事,皇帝没跟他商量过,如今猛然说出来,要朝廷每年给张显庸掏钱证什么“道”,这可超出了毕自严的思维了,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呵呵呵呵……”杨改革笑了一把,不是杨改革要为难毕自严,而是在培养毕自严,培养这群人,培养他们学会投资,学会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基本的东西进行投入。就比如日后的基础科学,日后的交通,日后的诸多东西,都是必须在国家层面进行投入的,如果国家不投资,要想靠他自行成长,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按照明朝现有的思维和政策,永远都是在糊日子,这是不行的,没有国家对这些基础xing的东西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投资,国家怎么可能兴盛起来?虽然现在全是杨改革在做,可杨改革也知道,自己也有完蛋的那一天,还是早早的形成一个制度的比较好,早早的培养一批有这种观念和意识的人比较好,否则,自己那天完蛋了,这些东西也会紧跟着完蛋了,一切都前功尽弃。再说,自己管的事越来越多,总会力不从心的。

    众人见皇帝发笑,都抬着脑袋看着皇帝。

    “……诸位卿家要学会投资啊!要学会花钱,今日在张真人那里投一个银币,日后就可能收获两个银币,三个银币,有些东西,也只能是朝廷出面不断的投入,才能发展和壮大,俗话说,舍得舍得,要舍了才会得啊!……呵呵呵,要是户部不打算每年投钱给张真人,可就朕出钱吧……”杨改革笑着说道,说完了,还拿眼睛瞟毕自严。

    毕自严那个急,这事可从来没有过,按理说,不该给张显庸钱的,可皇帝又要给,毕自严为难了,更让毕自严为难的是皇帝说到了投资上,按照皇帝以往投资的记录,好像还没失手过,要这样算,那朝廷是不是也该掺一脚?或者说,户部该掺一脚?日后如皇帝说的,一个银币变两个银币?这可比收税有意思多了,就如同他把一部分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一样。

    不光是毕自严急,很多人也急,如今众人对皇帝赚钱的手段那叫一个佩服,听到皇帝说到了赚钱的事上,倒是把耳朵拉长了听,他们自己不赚钱,也要给手下的人打听些风声,找些门路,要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什么门路也没有,这叫下面的人如何跟得住?听说皇帝说的是投资张显庸,普通人根本没门,急了。这个东西,不是皇帝出面就是朝廷出面,似乎没其他人的份啊!

    “……敢问陛下,不知陛下每年要给正一真人那里拨多少银钱?”毕自严咬咬牙,还是问了出来。

    众人脖子都伸长了,好像没普通人的戏啊!

    “呵呵……,说实话,朕觉得,一二十万银币不少,百万也不算多,这个,就要看户部能拿得出多少钱了……”杨改革笑着说道,其实,杨改革对张显庸也是敞开了用钱的,从来不短张显庸的用度,至于说能在张显庸那里赚回来多少,这个倒是未必,只是很多东西,必须是由国家进行投入的,基础科学,基础建设,基础教育,基础医疗等等,那样能少得了国家的影子?如今不学着弄,还什么时候学去?一年一年的糊日子是不行的。

    “回禀陛下,户部每年大概能拿出五万银币支持正一真人证道……”毕自严咬咬牙,决定拿五万银币试水,不管如何,先把位子占住再说,接着有问道:“……敢问陛下,户部能拿到几成收益?”。

    “呵呵呵,好,户部就出五万,其余的,就朕出吧,呵呵,张真人那里日后必定会有成就的,等天下百姓都享受到了朝廷造的福了,自然会感念朝廷的,至于收益,自然是百姓的感ji,投得越多,这收获自然也就越多……”杨改革倒是大笑起来。

    “……”毕自严的脸立刻就黑了,感情他做了一个亏本的买卖,五万银币打了水漂,还听不到一个响。

    众人皆怪异的看着毕自严,看着皇帝,这是唱的那处啊?

    “呵呵呵……”杨改革看着毕自严的模样,又哈哈大笑了一阵。

    “诸位卿家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这件事日后的好处,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不要那么悲观嘛……”杨改革忍不住还想笑,他可真的不是诚心黑毕自严。实际也是给张显庸,给道家套个笼头,将道家置于朝廷的管理之下,不说完完全全的能管得到道教,起码也要有说话的能力,别搞到道家一家独大,不理朝廷了,那可就悲剧了。当然,自己在世的时候可能没事,到自己死了,那可就说不准了,到时候道家的声望过高,朝廷又得罪不起,那可就悲剧了。

    众臣汗颜,实在搞不清里面的圈圈扰扰,这是敲的哪门子鼓啊?

    毕自严更是把脑袋低下来,这把生意做亏本了,被皇帝给“坑”了。

    “好了,此事,也就到这里吧,诸位卿家还有其他事吗?”杨改革笑了一阵,又说道,这可绝不是要给毕自严难看,只是杨改革有感而发,如今越来越多的事系自己于一身,好是好,可以独断专行,效率极快,可也不得不说,这隐患很大,一旦自己出现失误或者说意外,那可就是个大悲剧,明朝的政权还没有学会怎么有效的管理国家,只怕会重操旧业,自己开创的这些东西,算是人亡政息了,明朝立刻回到老路上去,很多依靠自己支撑的东西,瞬间分崩离析。远的不说,如今自己是革了“太监”的命,这皇宫里已经不收太监了。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身边的这最后一批太监逐渐的老去,死亡,自己所依靠的太监,会成为过去,这收税也好,办事也好,始终还是要交到正常人的手上的,这个过渡,是必须要有的,可能会经历数十年,可也不得不提前做好准备。没有什么人是不出意外的,也没有哪个近现代化国家是靠太监执政的。凡事不预则废。

    众臣搞不懂皇帝这是唱的那出,既然皇帝说下一个事了,那就继续说下一个事吧。

    “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韩爌见没人说了,他立刻说道。

    “哦,韩卿家何事?”杨改革问道。看了看韩爌,觉得韩爌这速度还是蛮快的。

    “回禀陛下,臣有两件事要说。”韩爌立刻说道。

    “哦,两件,那两件?”杨改革闻到。

    “回禀陛下,虽然是两件,实则,还是一件,臣以为,如今我大明海上扩张也好,海上贸易也好,海上捕捞也好,都是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兴旺,海上行舟,也越发的多,臣以为,该当在海上重要港口,重要地段建一些灯塔,为航行的船只指明方向,引领、庇护来往的船只;第二件,也正是因为我朝海上船只越来越多,海上扩张,海上贸易也越来越多,所以,需要有战舰为之护航,又比如今日助琉球国复国,舰队是去了,可却因为没有军港,甚是不便,臣以为,应该择地建一些军港,供舰队修整……”韩爌说出了他的事,也递上了一本奏本。

    这事立刻引来一阵不小的sāo动,韩爌在以前,那是反对缴税派,是反对皇帝在海上和他们争利的,如今倒好,主动提出要在海上建灯塔,建军港了,这可稀奇,不过想想也不稀奇,这韩爌不是转身了吗?这事自然就正常了。

    杨改革也是装模作样的翻了翻这奏本,然后叫人念一次奏本。

    “诸位卿家,可有什么想法吗?”等奏本念完了,杨改革才开始问话。

    帝党们没什么动静,不少人又开始议论起来,韩爌果然是转身了,而且很利索,这么快就上了皇帝的船了,亲自出马为皇帝“南征北战”了,从反对皇帝海上“与民争利”,到为皇帝争取建军港,建灯塔,这转变可真够大的,不少人是刮目相看。

    有人有心出来反对,可看这架势,不知道该怎么反对,一旁的帝党稳坐泰山,韩爌那一派人马摩拳擦掌,剩下的不是打酱油的就是群龙无首,要反驳,连说句像样的话的人也找不出来。

    “臣反对……”有人忍不住,出来高呼道。

    “哦,卿家可有何要说的?”杨改革问道。

    “……”这名官员得皇帝准许,本想高谈一阵,可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了,几次下来,把脸憋得通红。这可要如何反对啊!说劳民伤财?皇帝一句话皇帝掏钱,你能拦得住?不是废话?说皇帝与民争利?这可是韩爌提出的,不是皇帝。说朝廷与民争利,这可是为大家建灯塔,又没问老百姓收钱,实在说不通,这只会对老百姓有好处。以前常用的种种说辞,此时是一句也用不上,用新说辞?新说辞在那里?

    “回禀陛下,臣以为,此事已经缓缓而行,而不该如此急躁的去办,一下子修这么多的灯塔,实在没必要,可徐徐而图,一年修一点,数年下来,灯塔也有了,也会一下子要掏出如此之多的钱财来……”这个官员憋了半天,终于说出了这个缘由。

    “嗯……”杨改革想笑,但没笑,嗯了一声表示知道了。

    “回禀陛下,臣以为不该,陛下要广建军港,可是要大兴干戈?陛下,慎重啊!兵戈一起,必定生灵涂炭,陛下切不可为了一时之快而动兵刀啊!”有人站出来,大声嚷嚷道,站在大动干戈的基础上,貌似有了有力的呼声。

    这个大臣这么一说,倒是引来不少支持者,又是一阵嚷嚷。

    帝党没动,韩爌似乎也陷入了为难。杨改革把手压了压,准备说话了,众臣见皇帝压手,立刻安静下来,听皇帝说些什么。

    “说到动兵刀的事,朕是这么想的。非是朕要大动干戈,而是有人把刀子架在了我大明的脖子上,架在了朕的脑袋上,我大明如不做些应对的准备,只怕日后日后更加不得安宁,这海上建军港,建水师,朕觉得很有必要,事情必须要防范与未然,或者说,亡羊补牢……”杨改革淡淡的说道,想不到到了此时,还有人在这方面这样劝自己,拿这个说事,还能得一批人的支持,杨改革也是很无语的,不知道有些人的脑子里想的是些什么东西。

    “……朕不说远了,前些年,倭国在朝鲜登陆,虽说打的是朝鲜,打的是我朝的属国,可也未必没有将来图谋我朝的意思,他能和我朝大打出手,可有一点敬重我朝的心思?我朝为了救朝鲜,精锐倾巢而出,虽然赢了,可也是个惨胜,将我大明历年的积蓄消耗一空,东虏的崛起,未必就和这个没关系,如果不是我朝精锐损失过重,积蓄消耗得太厉害,东虏焉能崛起?再说近一些的,倭国又占了我大明另外一个属国,琉球,这算什么?说倭国是狼子野心,可是说错了的?这种狼一样的东西,不该防备?今年打朝鲜,明年占琉球,后年,可就要打到朕的紫禁城了,朕觉得,很有必要防备倭国,最好能把倭国肢解掉,以绝我大明的后患……”杨改革平静的说道,到了此时,和打仗几乎已经成了定局了,居然还有人这样说,杨改革也很是恼火,准备好好的教训一下这些人。

    “这……,可陛下,劳师动众,总是消耗的民脂民膏,如能不动兵刃,是最好不过的了,陛下当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这个大臣还是坚持道。

    “大伴……”杨改革烦躁了,没心思和这些人争辩什么了,准备拿事实教育这个人。

    “奴婢在。”王承恩答应道。

    “拿朕的马鞭和剑来。”杨改革吩咐道。

    “……奴婢遵旨!”王承恩诧异了一下才答应,马鞭和剑,莫非皇帝要杀人了?王承恩可是小小的惊讶了一把,可不像啊!皇帝脸sè正常,也没发火,不像是要杀人的样子,这点争执皇帝就要杀人?

    众臣也是惊讶了一把,皇帝不是ting和气的嘛,这怎么就要动刀动剑了?

    孙承宗看了看皇帝,嚅了嚅嘴,还是没说话。

    那个坚持说不可的大臣已经吓得脸都白了,这是怎么了,不是说皇帝ting好,ting好说话的吗?即便是再怎么争也不会有生命危险的吗?不是说连打屁股也没了的吗?这怎么就上剑了?

    不一会,王承恩已经把这两样东西带到了。

    “陛下,奴婢已经准备齐备了。”王承恩道。

    “哦,好,大伴,你去这位卿家身边……”杨改革道。

    众臣一惊,这就是要杀人了?还是王承恩亲自动手?那个大臣的脸更白。

    “回陛下,奴婢已经在这里。”王承恩端着马鞭和宝剑,站在那个脸sè发白的大臣边上,向皇帝禀报道。

    “好,大伴,你和这位卿家握过手,跟他鞠个躬,行个礼……”杨改革吩咐道。

    “奴婢遵旨!”王承恩立刻答应道,立刻来了个小太监,帮王承恩端盘子。

    “张大人,陛下之命……”王承恩倒是大大方方的伸手过去,要和那个大臣握手。

    “……”这个人脸sè发白,有些僵硬的把手伸出去,和王承恩握手。

    众人是一头雾水。

    “大伴,你再拿鞭子戳这位卿家的肚子……,呵呵,倒是不要用力,免得抽戳了这位卿家……”见两个人握手完毕,杨改革又说道。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下来,又拿起马鞭,轻轻的戳了戳那个人的肚子。

    众人更是疑huo。

    哪个刚刚脸sè发白的大臣到了现在才好一些,看样子皇帝是不打算对付他了,要不然就不是这么轻柔的戳一戳了。

    做完了这一切,王承恩又转过身去,面对着皇帝,还看皇帝有什么圣旨。

    “大伴。”杨改革又道。

    “奴婢在。”王承恩赶紧回答道。

    “你再把剑搁在这位卿家的脑袋上……”杨改革又说道。

    皇帝这话一出口,众人都是小小的一阵高呼,还是要杀人啊!剑都上脑袋了。

    “陛下!万万不可……”

    “陛下!万万不可……”

    有人站出来求情了,这可是要杀人的前奏啊!剑都上了脑袋了。刚刚那个脸sè稍好一些的大臣,脸sè又发白起来,这还是要杀啊!

    “也罢,大伴,剑就不要出鞘了……,在这位卿家的脑袋上拍一拍就行了……”杨改革说道。

    众人见皇帝说剑不出鞘,又安稳下来,看来,不是要杀人,那有剑不出鞘就杀人的?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下来,刚刚还在拔剑的动作立刻终止,举着有剑鞘的剑就在那个大臣脑袋上拍了一拍。那大臣脑袋上因为有乌纱帽,虽然被拍了几下,可实际什么事也没有。

    王承恩做完了这一切,又转身看向皇帝。

    “大伴,用脚把这位卿家的脚踩一踩!”杨改革继续导演着这场戏。

    “奴婢遵旨!”王承恩利索的答应下来。开始用脚踩那个大臣。那个大臣的脸是一会白,一会红,皇帝要王承恩这个大内总管这样干,必定是有理由的,必定是有所指,可皇帝打的什么主意,他实在猜不到,只能任王承恩这个大内总管按照皇帝的话在他身上做示范,一点辙没有,要说皇帝真的要打他,杀他,他倒不怕了,可如今这情形,肯定不是要杀他,打他的,这个大臣的脸,刚刚白过了,现在是通红一片。

    “嘶……”这个大臣被王承恩踩了一脚,这钻心的痛终于是来了,先前马鞭戳也好,剑打也好,都是做做样子,唯独这踩,是踩落实了,忍不住出了声。

    “回禀陛下,奴婢踩过了。”王承恩又转身回禀皇帝,戳人,他没用劲,打人,他也没用劲,可这踩人,他可真的是用劲了,谁叫这些家伙和皇帝不对付的,踩了他他还能当场脱靴子不成?

    “好!诸位卿家,可知道朕的这些动作代表了什么吗?”杨改革问众人。

    众人不解的看着皇帝,这有是戳,又是打,又是踩的,是为了什么?

    “恳请陛下解刚那个红白脸的大臣实在忍不住求教皇帝了,他这不明不白的就做了一回道具了。

    众人都眼巴巴的看着皇帝。

    “实则,朕是在用这些来比喻我华夏、大明和倭国的关系……”杨改革说道。

    “……这第一次握手,诸位卿家可以理解成倭国在汉唐之时学习我华夏的礼仪,制度,文化而跟我华夏言好,这就是握手,理解成我朝,则是我成祖之时,倭国到我朝朝贡的事……”杨改革开始解释起来。

    皇帝如此一解释,聪明的人已经明白了大半了,皇帝还是再说打倭国的事,借这几件事来比喻倭国的关系呢。

    “……这第二次拿马鞭戳,诸位卿家可以理解成倭寇之乱,倭寇虽然没有亡国之痛,却也很疼人的,这就和马鞭打人一样,虽然不致命,可却疼,却会留下鞭痕……”杨改革解释着。

    更多的人明白皇帝的意思了。

    “……第三次拿剑戳脑袋,诸位卿家可以理解成我朝的援朝之战,利剑出鞘,可是要见血、要亡国、会致命的,虽然我朝赢了援朝之战,可这花费,这损失,就如同有人把剑搁在我大明的脑袋上一般凶险……”杨改革又说道。

    说到这里,大家已经基本理解皇帝的意思了,不少人开始脸红起来,特别是刚刚那个做示范的人,更是脸红。

    “……最后这踩脚,说得就是琉球的事,琉球虽小,可却十分重要,人能不能站立起来,靠的是脚,我大明能不能站起来,说的话起不起作用,这属国最为重要,属国就是我大明的脚,如果我堂堂大明连个属国都庇护不了,这泱泱大国的帽子不要也罢,日后也不用傲立在这块地上了,直接趴下得了……”杨改革解释着。

    “臣惭愧……”刚刚那个红白脸的大臣实在煎熬不住,跪下来磕头请罪。

    “呵呵呵,卿家起来吧,刚才拿卿家比划,不是要伤卿家的意思,只是想让诸位卿家明白,倭国于我朝,乃是心腹大患,他一次一次的朝我朝递刀子,使手段,而我朝如果一直不去理会他,一直不去防范他,日后,他总还会有更加凌厉的手段使出来的,所以,对倭国,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当乘着我朝国富民强之际,解决掉这个后患……”杨改革说道。

    众臣听了皇帝的话,看了皇帝的比喻,对倭国的认识,倒是更深一层了,刚刚反对建军港的人,也说不出话了,就如同皇帝比喻的,这次是皇帝拿没出鞘的剑打人,万一下次皇帝拿个大锤打人呢?即便是轻轻的拍一下,那也受不了啊!所以,倭国的事,就如同皇帝打人,谁也不知道下次倭国会有什么手段。

    “谢陛下隆恩!”那个红白脸的大臣终于是爬起来了。

    众臣沉默了一阵,终于是有人站出来同意皇帝的比喻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陛下说得有道理,倭国一而再,再而三的对我朝不恭,甚至动兵刀,有图谋我朝之实,我朝当给予教训,否则,无脸屹立于天下……”

    “……对,陛下,臣也觉得,该给倭国一个教训,否则,谁知道下次他们会用什么方法对付我朝……”

    众臣倒是一直的赞同皇帝对付倭国了,也就是说,建军港的事,也就顺理成章了,至于仁义,道德,糜费这些,也终于没有人再拿出来说事了,这又打又踩的,还说这些,不是自讨没趣?

    “呵呵呵……,诸位卿家说得有道理,既然如此,那这建军港,建灯塔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事情就交给韩卿家去办吧,韩卿家理一个详细的规划上来,看看都有哪些地方要建灯塔,那些地方又适合建军港,朕再看要拨付多少钱。”杨改革笑着说道,实际,不做这个比喻,这一条也是可以通过的,凭自己如今帝党加韩爌的实力,通过这个,真不是问题,可杨改革觉得,能做通绝大部分人的工作还是有必要的。

    “臣领旨!”韩爌立刻领旨,皇帝果然没骗他,给了他一个大好事给他,这建军港的事他不敢掺乎,想必皇帝也有了中意的地方,可建灯塔,多建一个,少建一个,还不是他韩爌说了算?

    君臣似乎都很满意,一副和谐的景象。

    “对了,大伴,你再踩一下这位卿家的左脚一下。”杨改革好像想起了什么事,又对王承恩说道。

    “……奴婢领旨……”王承恩半响没明白皇帝的意思,想明白过后,立刻领旨,然后狠狠地踩了一下刚才他踩过的那个人。

    “嘶……”这个大臣可真心的很委屈,皇帝这又是要比喻那样啊?怎么又拿他做比划?这脚可踩得钻心得疼啊!

    “……敢问陛下,这……”这个被踩到官员忍者疼,小心而委屈的问皇帝,周围的大臣看得面面相窥,皇帝还踩上了瘾了。

    “这个啊!这个是比喻夷人在我南方逞强称霸的,如今既然要保海上安宁,那些夷人海盗,自然是要剪除的,有他们在,我大明就会被海外诸国看不起,瞧不上,如如此,我大明这泱泱大国,中华正朔的帽子不戴也罢……”杨改革一脸严肃的说道。

    “啊!……”这个大臣忍者钻心的疼,莫名其妙的说喊道,这一脚可真的是被白踩了,和倭国没一点关系。

    一圈大臣看得闷笑不已。ro!。

    最新全本:、、、、、、、、、、